肆客足球

图片

欢迎登陆阳泉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官方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阳泉市服务企业绿色通道

找准契合点 打造新亮点——看平定紫砂产业如何传承发展

 时间:2020-06-30 12:36:00       大    中    小      来源:

紫砂产品的开发制造,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富民产业。

  2017年吸引外商在本地投资紫砂产业;2018年留住外商办厂、教学;2019年平定县紫砂匠人涌现。三年间,平定县紫砂产业实现了从“筑巢引凤”到“为凤筑巢”再到“筑巢生凤”的“三级跳”……

  如何在“引凤”“ 筑巢”“ 生凤”的基础上,让有名、有实、有前景的“南宜兴·北平定”招牌真正为阳泉地域名片增色,是我市转型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在市、县两级的重视和扶持下,围绕市委“重塑竞争新优势,倾力打造晋东区域中心城”的目标定位,阳泉儿女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强系统谋划,完善产业生态,创新工艺培训,全面打造紫砂品牌,致力走好这条富民兴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底蕴厚重 

  “砂随人意泥成器,矿悟匠心土变金。”在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鼎裕紫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杨皓然眼里,国内紫砂资源唯平定、宜兴独特。他说:“从现存文献资料、物料记载中整理的平定紫砂发展史,对振兴传统文化产业,打造中国第二个紫砂文化之都有深远意义。”

  紫砂艺术是中华瑰宝、世界奇葩。说到紫砂,人们在脑海中最先浮现的两个字往往就是“宜兴”。江苏宜兴素有“陶都”之称,是紫砂壶的原产地。宜兴紫砂以泥质细腻、呈色丰富、形式新颖和纹饰多样而声名远播。

  平定县素有“砂器之乡”的美誉。在众多平定砂货中,紫砂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平定县紫砂资源丰富,境内现已探明的紫砂储量以亿吨计,分布在冠山、冶西、张庄、锁簧、柏井等乡镇。与宜兴的紫砂资源相比,平定紫砂原料有宜兴所有的紫泥、红泥、绿泥、段泥等品种,也有独特的白泥、基泥搭配,其中还有硒等微量元素。

  平定紫砂的兴盛,要追溯到1914年。《平定吏治纪要》记载,1914年,平定相关人士从宜兴聘请了吴云根、李宝珍等技师,帮助当地技师改进工艺,创新产品,还创办“平民工厂”。1915年,经过宜兴紫砂艺人的用心探矿、多次试验,平定很快就生产出一批既有观赏价值又有实用价值的紫砂制品,开启了平定紫砂的历史。据记载,这些产品可与宜兴的紫砂产品媲美,曾被送往巴拿马博览会参展,获得普遍赞誉。

  然而,世事变迁,平定紫砂兴盛一时后因种种原因沉寂了近半个世纪。直到上世纪60年代,平定手工业联社下属大峪瓷厂新上紫砂项目时,再次聘请宜兴紫砂技师来平定传授技艺,紫砂制作工艺才得以复兴,产品在当年的北京订货会上大放异彩,签下了10万元的订单。

  上世纪80年代,平定紫砂又迎来了与宜兴紫砂的第三次“牵手”。冶西镇苇池村建起紫砂厂,又请来了宜兴紫砂技师收徒授业,制作工艺和水平显著提升。苇池紫砂厂制作的许多艺术品,如根塑花盆、紫砂壶、水仙盆、笔筒等,作为一种历史记忆散落在民间,它们用自己的存在彰示着:在平定这块土地上蕴藏着得天独厚的紫砂制作原材料——黄坩粘土、红坩粘土;见证着《天工开物》中所载——平定是全国五大粘土盛产地之一。

  对于这段历史,杨皓然曾认真研究过。这也是吸引他来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几年前,在宜兴学习了10多年紫砂制作技艺的杨皓然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平定县城,猫在冠山镇冠庄村里,埋头做紫砂。有人曾问他“图什么”,他说:“中国紫砂文化需要传承,需要人才,需要创新,需要发展。我看到了平定发展紫砂产业的坚定信心,看到了平定拥有的悠久的紫砂制作历史文化、丰富的紫砂泥料资源和良好的紫砂产业发展前景,我愿意和我的团队一起,在平定发现好苗子,培养好苗子,加强和当地院校合作,培养更多人士从事紫砂产业的兴趣,为更多人士自觉学习、体验传统紫砂艺术搭建平台,让紫砂文化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2017年,在党的政策东风的吹拂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平定冠裕煤业决定顺应时代大势,坚定信念走国企改革之路,发展平定紫砂产业。面对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杨皓然于2017年7月与冠裕煤业合作,成立了平定县鼎裕紫砂有限责任公司,逐步建立了采矿、炼泥、制壶、雕塑、杂件、烧窑的完整生产体系。

  这一干,就是三年。鼎裕紫砂公司成立以来,用平定紫砂泥捏制出的各种紫砂产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收藏、观赏价值,而且赢得陶艺界的广泛认可。该公司在参加十七届、十八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五十二届、五十三届全国工艺品交易会时,产品荣获金、银、铜等多项奖项,他本人捐赠的“仿古紫砂壶”被肆客足球民俗博物馆收藏。面对各种奖项,杨皓然坦诚地说,这里面不仅凝聚着紫砂工匠深厚的功底,更凸显出平定紫砂独特的优势。

  光彩重焕 

  平定县有丰富的紫砂资源,宜兴有大批的工艺师。面对崭新的时代发展机遇,是否能让双方再次“牵手”,让平定紫砂重焕光彩?2017年,平定县走出了“牵手”的第一步,开始“筑巢引凤”。2017年8月17日至19日,“南宜兴·北平定”紫砂产业发展论坛暨“一带一路”宜兴紫泥素韵大师作品展在平定县举行。3天的交流活动中,两地工艺师侃侃而谈。“宜兴提供技术工艺,平定提供自然资源,共同推动紫砂文化产业发展,可以作为今后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当时,参加作品展的宜兴工艺美术师蒋锡坤这样说。

  2018年,平定县委经济工作暨全县三级干部会上提出“叫响‘南宜兴·北平定’紫砂品牌”的目标,迈开“为凤筑巢”的步伐,明确要“持续巩固陶瓷、砂器等传统产业”,“要利用好全县优质富集的紫砂资源,发挥平定紫砂研究所的作用,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把紫砂产业作为经济转型的新兴产业、传承历史的文化产业和富民强县的民生产业给予重点扶持”。此外,平定县还多次召开紫砂产业发展座谈会,从县委书记到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从企业家代表到文化界人士,大家围绕全县紫砂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人才培养、发展前景以及与宜兴紫砂渊源等方面,各抒己见,积极献计献策。

  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平定县还相继出台《平定县关于扶持紫砂产业发展的办法》《平定县紫砂产业专项扶持基金管理办法》等,明确了设立紫砂产业专项扶持基金、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加强紫砂专业人才培训、大力推动紫砂文化研究等10项措施,争取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紫砂工艺体系,叫响“南宜兴·北平定”紫砂品牌。

  紫砂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撑。在招商引资方面,平定县坚持传承与创新、龙头企业与家户作坊、引进与培养、民间与政府等同频共振,积极营造良好的亲商氛围,成立了平定紫砂研究所,引进了山西晋明堂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平定继国紫砂有限公司等一批本地企业相继“开花”。2018年至2019年,第二届、第三届“南宜兴·北平定”平定紫砂产业发展论坛举行,南北紫砂艺人携手畅谈紫砂艺术,共话紫砂产业发展新声。全国紫砂行业大师的到来,让学员有了和大师学习交流的机会,进一步推动了平定县紫砂产业的传承发展。

  平定紫砂研究所所长任红军深有体会:“研究所是干什么的?一方面专心研发和创新平定紫砂产业,另一方面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体验的办法,为平定培养本土紫砂人才,致力打造‘宜兴有的平定有、宜兴没有的平定有’的特色紫砂品牌。”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干的。

  在紫砂研究所南关培训基地采访时,任红军正在手把手指导学员白雪芳仿制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蒋蓉的紫砂花器作品——圣桃。“叶子要有形,更要有动感,做出来的作品才是‘活’的。”听着任红军的话,白雪芳一边点头一边重新“雕刻”叶子。其实,作为学员的白雪芳跟随任红军学习紫砂技艺已有3年多,去年被评为“县级工艺美术大师”,本可以去带学员、做紫砂赚钱,但她依旧痴迷于学习、研究。白雪芳说:“任老师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技艺,更多的是作为紫砂技艺传承者应承担的责任。只有不断地学习和突破,才能为平定紫砂贡献更多力量。”

  目前,研究所在传承宜兴手工工艺的同时,研究突破了紫砂原料破碎、炼泥、捏作等技术难题,创新研发出紫砂杯、壶、盘、大型摆件等六大系列上百种新产品,尤其是经过反复研制,攻克了紫砂收缩性大的技术难关,成功捏作出直径88厘米的紫砂盘,打破了紫砂盘最大直径不超过55厘米的传统禁锢,走出了一条平定紫砂产业发展的特色之路,重新点燃了沉睡数百年的平定紫砂产业振兴的“火种”。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先后培养出市级工艺美术大师2人、县级工艺美术大师8人,

并通过政府专项资金三年培训1300多人次,为平定县发展紫砂产业提供了人才支撑,同时对冠山、冶西、锁簧、张庄、石门口等乡镇的18个紫砂工作室和家庭式作坊起到了“助推器”带动作用。

  品牌打造 

  平定县有几千年的制陶制瓷和砂器制作历史,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梦花堂丛集序》记载着平定窑有“秦砂晋瓷”,“南宜兴·北平定”的说法广泛传扬。对此,阳泉人十分珍视,并以此为媒介树立品牌形象,扩大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影响力和竞争力。

  今年市两会期间,到任不久的市委书记姜四清同志在参加平定县代表团审议时,倾听了代表们的发言,对平定紫砂厚重的历史文化十分关注。他强调:“要做好品牌文章,在强特色、聚要素上取得更大突破。深入挖掘、深层涵养、深度开发娘子关、平定紫砂、刻花瓷等资源,把品牌擦亮、把效应用足,集聚人才人气,吸引更多的要素助推转型发展。”在参加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文艺、新闻、社科界别的联组讨论时,姜四清书记强调:“要坚持项目引领和文旅融合两个推动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实现量的突破和质的飞跃,为我市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使我市文化产业真正‘兴’起来、‘强’起来。”

  如何让平定紫砂这一产业真正“兴”起来、“强”起来?市两会之后,姜四清书记到平定县专题调研紫砂、砂器产业发展,鼓励平定紫砂产业要主动融入“重塑竞争新优势,倾力打造晋东区域中心城”这一目标定位,让大家在继续做大做强紫砂、砂器产业上有了更多的底气和更足的动力。

  紫砂产品虽是小物件,但可以变成富民兴业的“大把式”,这样的实践在我市正逐渐成为一种共识。从宜兴北上来到平定的任红军,看着身边满是勤学苦练的紫砂匠人,仿佛看到了平定紫砂在重塑竞争新优势中的崭新出路。用任红军的话来说,平定紫砂真正迎来了发展的好时候。他说:“这次姜书记来了以后,对平定紫砂产业特别重视,对我们也提出了要求,我们信心百倍。下一步,我们要积极参加各类全国性的紫砂活动。建议优化细化政策,让我们乘着政策的‘东风’,把平定紫砂做到全国去。”

  同样来自宜兴的杨皓然,更是满怀期待地带着一身手艺刻下了平定紫砂品牌的烙印。他说:“我们从宜兴来到平定3年了,在这3年中见证了平定紫砂发展的全过程。平定紫砂发展很快,我建议一要讲好平定历史故事,打造北方紫砂品牌、北派风格作品。二要打破现有政策性人才培养的地域局限性,让愿意从事紫砂行业的人才留下来。三要与宜兴的大师、工艺师加强长期合作,把平定紫砂进一步发展起来,然后在未来的市场上做平定的品牌,打出知名度。”

  产业发展人才是根本,工艺传承人才是关键,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困扰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培训难题,加强校企对接,搞好梯队传承。刘继国对此感触颇深。

  2018年,平定继国紫砂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一家以紫砂制品、紫砂培训为主营业务的创业型公司。公司创始人刘继国,是肆客足球工艺美术师、阳泉市工艺美术大师。在提起自己的学艺经历时,刘继国介绍,从2012年底自费去宜兴学习制作紫砂圆壶,到改学制作紫砂方壶,到专攻书法,再拜入方玉琴老师门下,后机缘巧合成为顾景舟的“顾派传人”,直至2018年回来创业。在这一过程中,刘继国深刻感受到了宜兴“6万人同做紫砂壶”的“强大力量”。

  2018年8月,刘继国带着技艺返回平定,积极响应发展紫砂产业的号召,定位于紫砂人才的培养,先后在张庄镇、锁簧镇、巨城镇、冠山镇,参与或者直接开设培训班,培训人次达两百多人,为平定紫砂人才梯队的培养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到目前,平定县发展的紫砂企业、工作室和家庭式作坊已有75个,累计举办紫砂产业工匠培训初级班25期、强化班5期,培训紫砂人才2000多人次,从业人员突破600人。

  凭借着丰富的紫砂资源,平定县近年来大力发展紫砂产业,积极提供政策支持。在这种形势下,热爱紫砂的平定小伙儿李伟在2016年8月和穆明、赵旭峰一起成立了晋明堂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发掘传统文化宝藏,运营项目主要有平定紫砂文化品牌的开发及运营等。

  其实,在公司正式成立前,李伟就下功夫开展了泥料的试验。为了找到最好的原材料,他和伙伴们几乎走遍了平定所有的山,通过3万多紫砂试片的烧制,终于开发出平定紫砂的朱泥、紫泥、段泥、白泥等多种泥料,恢复并改良了民国时平定紫砂泥料和制作技艺。随着泥料试制的不断稳定和艺术功底的日渐扎实,李伟和伙伴们先后开发出多款有地域特色和时代韵味的产品,包括壶、陶板、杂件等。他们所做的紫砂器皿古朴大方、工艺精致,既是日用器皿,又可作为艺术品收藏。就在去年,经过半年多的试验,李伟和伙伴们成功地将非遗技艺平遥推光漆和平定紫砂技艺融合在一起,创新推出紫砂产品——掇球。这一产品将漆的稳定性和紫砂的透气性“合二为一”,受到了紫砂爱好者的青睐。

  在李伟心中有个紫砂梦,一心想打造中国高端品牌,振兴平定紫砂工艺,让平定紫砂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李伟说:“姜书记调研时的要求既宏观又微观。所以结合晋明堂的情况,我想,发展紫砂产业是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抓手。通过我们的带动和示范,去辐射和影响松散型的作坊、工作室,让他们能得到长足发展,从而使紫砂产业从业者能够真正致富。”

  找准契合点,打造新亮点。有了市委给出的全新目标定位,阳泉市特别是平定县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做大做强紫砂、砂器产业上大有文章可做。通过加强系统谋划,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大力传承工艺培训,更多的有识之士信心百倍,让有名、有实、有前景的紫砂品牌真正为阳泉地域名片增色,为高质量转型发展助力,为打造晋东区域中心城注入更多更丰富的内涵。(张喜明 郁静)